2024年4月12日,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沪深北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要求,强制披露主体应当在2026年4月30日前发布2025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他上市公司自愿适用◆◆■,并鼓励上市公司提前适用《指引》披露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为反映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水平,助力做好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编写《强制披露主体2024年度可持续信息披露情况分析报告》,由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妙盈科技提供数据支持■★◆★★◆,分析总结412家强制披露上市公司2024年度可持续信息披露情况。
2024年度,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披露遵照《指引》编写报告的公司占比达83.03%(323家)。除《指引》外◆■■★■,香港交易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守则》■★■■◆★、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UN SDGs)是其他主要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依据。
2024年度■◆◆★◆,83.80%(326家)的强制披露主体已从整体上制定了应对可持续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整体规划和策略★■★◆。
从行业来看■■★★◆★,按照中上协行业分类,2024年度绝大部分行业的强制披露主体的披露率已达100%,金融业★★,制造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未达100%。
2024年度■◆★★◆◆,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61★◆★◆★.44%(239家)的公司开展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财务影响分析。绝大部分强制披露主体采取定性方式来描述相关财务影响■◆。
2024年度★■★◆,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93.06%(362家)的上市公司开展议题重要性评估,60.15%(234家)开展了双重重要性评估分析★■■◆■◆。
2022至2024年度■◆■◆★,按照“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四要素披露应对气候变化相关信息的强制披露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2024年度,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64.27%(250家)的公司按照四要素披露应对气候变化相关信息。
2022至2024年度★■◆■,披露温室气体减排定量目标[2]的强制披露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2024年度,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50◆■.90%(198家)的公司披露了温室气体减排定量目标。
2024年度◆◆◆,84.58%(329家)的强制披露主体提及了用于识别◆★、评估、监测与管理可持续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和流程★■。
整体来看,2022至2024年度◆◆■★,绝大部分强制披露主体已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年度披露率达94■◆■.42%(389家)■■◆★。
[2]温室气体减排定量目标:指有明确的预期完成时间的◆■■■★★,减少温室气体范围1、范围2、范围3、范围1+2或范围1+2+3排放的,绝对数值或相对数值的目标。
2022至2024年度★◆■★★★,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鉴证的强制披露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2024年度,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有27.51%(107家)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可持续发展报告整体或部分数据进行鉴证,并披露相关鉴证报告。
2022至2024年度,强制披露主体使用★◆◆◆■“可持续发展报告”为报告名称的比重显著增加[1]。“ESG报告”作为最常用的名称★■■,占比基本与2023年度持平,而■■■★◆★“社会责任报告■◆■◆”命名的占比则显著下降★◆★■■。2024年度,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使用◆◆“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为名称的占比分别为34.19%(133家)、51.16%(199家)和14.65%(57家)★◆◆◆★。
2022至2024年度,绝大部分强制披露主体均已至少披露以下一项负面指标◆■,2024年度披露率达96.66%(376家)。
本报告数据均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统计截止时点为2025年4月30日。
2024年度,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87.92%(342家)的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治理结构,且已有87.40%(340家)由董事会管理和监督可持续发展工作。此外,46.79%(182家)的上市公司披露建立了可持续发展专门委员会。
2022至2024年度★◆★,强制披露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篇幅不断增加。其中◆◆★,2024年度近一半(49.10%◆★◆★,191家)强制披露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超过了100页★★◆,8.23%的报告少于50页。
本报告所称◆◆“强制披露主体◆■★”是指2024年度满足《指引》强制披露主体条件的上市公司★★■,包括在2024年整个报告期持续被纳入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深证1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相关指数样本公司,以及截至2024年底,在境内发行A股或B股,同时在境外发行H股、D股等境外股本以及存托凭证(GDR)的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共412家。
2022至2024年度,绝大部分强制披露主体在4月30日之前披露了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年度,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分别有92.29%(359家)和7★■■◆◆.71%(30家)的公司在4月30日之前和4月30日当天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
2022至2024年度,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提升。2024年度,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93■■.32%(363家)的上市公司已披露了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相关信息。其中,员工◆■◆、股东和客户为主要沟通对象,分别有89.97%(350家)、88.95%(346家)和88.17%(343家)的公司披露与其开展交流。
2022至2024年度■◆◆★★,强制披露主体披露可持续相关量化指标的数量呈上升趋势。2024年度,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量化指标披露数量为50-100之间的公司占比为58.61%(228家)。
2024年度,员工差旅◆■★◆★、采购商品及服务、员工通勤为排名前三的温室气体范围3排放量的披露类别,强制披露主体数量分别为37家、33家◆■、28家。
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29.05%(113家)的公司开展温室气体排放量核查★■■◆★;53◆★◆★■★.47%(208家)的公司已制定了转型计划来应对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15.94%(62家)的公司针对使用碳信用额度或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开展了相关研究★■◆■★、筹划或已落实相关行动并实现碳抵消或获得收益;97.94%(381家)的公司已开展碳减排行动,包括采取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推广节能措施、提升清洁能源使用占比◆■◆■★、搭建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
2022至2024年度,强制披露主体的可持续报告覆盖《指引》议题数量呈上升趋势。2024年度,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暂无上市公司覆盖《指引》所有21项议题◆◆,61■■★◆.95%(241家)的主体覆盖16-20项议题。此外■◆◆◆◆,11.83%(46家)的主体覆盖了◆★■◆■“科技伦理”的议题,占比最低★◆■◆★■。
2022至2024年度◆★◆■◆◆,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强制披露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2024年度,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披露任何形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公司占87.66%(341家)◆■■★■◆,披露温室气体范围1排放量的公司占83■★.55%(325家)★◆,披露范围2的公司占84■◆◆■■■.32%(328家),披露范围3的公司占比达27◆★.25%(106家)★◆★◆。
[1]如果存在多个关键词组合★■★■■,设置如下统计规则:当报告名称包含“可持续发展报告”时,优先纳入可持续发展报告类别,其次纳入ESG报告类别■★■。
2024年度,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23.30%(96家)的公司开展了气候情景分析。其中◆■★★,主要使用的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发布的情景模型,分别为77.08%(74家)和59.38%(57家)。
2024年度,披露各类气候相关风险类型的强制披露主体数量较为平均。其中◆■◆★,披露“政策及法规风险”的占比最高★◆★★■★,达70.95%(276家)。
从所有制类别来看,2022至2024年度■■◆★◆,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强制披露主体的披露率均高于民营企业、公众企业等★★■◆◆◆。2024年度,非国有企业强制披露主体的披露率已达90.48%(209家),国有企业的强制披露主体的披露率为99◆■.45%(180家)。
2024年度,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87■■◆◆.66%(341家)披露了核算标准。其中,使用温室气体排放国际标准ISO 14064的占比最高,为40◆■.76%(139家)◆◆★■;其次为《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占比36◆◆■■★.07%(123家)。
本报告统计范围包括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其他包含相关关键词的报告。在不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上述报告统称为“可持续发展报告★■◆”。本报告所标注“年度■■”是指可持续信息覆盖年度,而非相关报告披露年份。